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于每年公历1月20日左右交节 。大寒同小寒一样,都是表示天气严寒程度的节气,大寒是天气严寒到极致的意思。大寒在岁终,冬去春来,大寒一过,随气温回升,又开始新的一个轮回。
俗话说“小寒大寒,冻成冰团”,作为一年之中的寒冷时节,大寒、小寒也常常被拿来比较,关于谁最冷,古今说法不一。
古人说“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似乎大寒更寒一点。但又说“冷在三九”,小寒恰巧就处于三九天。一个“寒气之逆极”,一个“冷在三九”,看上去这两位都是“冷王”。
内蒙古幅员辽阔、东西跨度大,全区各地在气候上有很大的差异。那么,在内蒙古大寒真的是一年中最冷的节气吗?全区各地哪里的大寒节气更冷?谁又是名副其实的“极寒王”?
“内蒙古天气”盘点1995年至2024年全区119个国家级气象站的节气大数据发现,在小寒期间,全区平均气温跌到全年最低,仅有-14.3℃。而到了大寒节气,气温开启反弹之旅,比小寒上升0.3℃,达到-14℃。从全区平均气温而言,我区在小寒节气达到最冷,大寒节气虽然依旧天寒地冻、万物蛰藏,但气温触底反弹、生机潜伏,春天的脚步慢慢的接近了。
从各盟市平均气温来看,全区大部地区最冷的时候还是出现在小寒,只有西部的阿拉善盟是大寒时节的寒意略胜于小寒。可见,在内蒙古小寒确实冷得更胜一筹,所谓“小寒胜大寒,常见不稀罕”。
那么,新的问题又来了:既然小寒比大寒还冷,那为什么还叫小寒呢?是不是古人弄错了?其实,判定小寒大寒谁更寒,未必是古人存在谬误,这还在于衡量寒冷的古今视角有所不同。
一是由于没有气温这种精确量化的方式,古人衡量寒冷,主要是借助观察和体感。比如依据冰层厚薄判断寒冷程度,所谓“冰方盛,水泽腹坚”,说的是湖泊表面的冰已经坚实得一直冻到水面中央了,大寒时地冻最坚,自然感觉大寒最冷。而小寒时,天气虽然很冷,但人们的耐受力尚可,等熬到大寒时,即使气温没有变得更低,但被寒冷“折磨”许久,同样可能会觉得大寒更冷。
二是内蒙古的天气由西到东渐趋寒冷。所以不同的区域,也有一定可能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三是大寒与小寒谁更冷不只东西有别,跟具体年份也有一定关系。比较呼和浩特市区近30年(1995年至2024年)的气象数据,小寒更冷的年份占到14年,大寒更冷的年份占10年,二者伯仲相当的年份有6年。可见具体到某一年时,大寒冷还是小寒冷还真说不准,但总体看,呼和浩特市区还是小寒冷的年份更多些。
值得注意的是,大寒冷还是小寒冷,还会受其他诸多因素影响,比如当年天气环流形势等,要根据真实的情况具体分析。
“小寒大寒,无风自寒。”和小寒一样,大寒也是表征寒冷的节气。大寒期间,内蒙古已确定进入隆冬时节,西伯利亚常有冷空气南下,大风频繁,东部地区常有极端低温出现,冷得让人瑟瑟发抖。而在西部,由于深处内陆,雨雪稀少,干冷的感觉尤为明显。
从“内蒙古天气”推出的全区大小寒期间低温极值排行榜能够准确的看出,海拉尔以-42.9℃一举夺冠,是名副其实的“极寒王”,亚军是锡林浩特。
另外,海拉尔在2001年小寒期间,日最冷气温低于-35℃以下的酷寒天数达到了11天,其次是2013年8天、第三是2021年7天。
2012年大寒期间,海拉尔的酷寒天数达到了14天,几乎整个大寒节气当地都是在极度寒冷中度过。其次是2018年9天,第三是2016年7天。
俗语说“小寒大寒,防风御寒。”可见寒携风来,有了大风的加持,寒意越来越明显。“内蒙古天气”盘点近三十年大小寒期间全区主要城市大风天数大数据,从节气上来看,大寒期间的大风天数要远远多于小寒。从地域来看,大风天数最多的城市榜单上,中东部城市占据主导地位。其中,首府呼和浩特市位列榜首,大寒期间的7级以上大风天数多达53天,锡林浩特和集宁紧随其后,分别为40天、36天。
那么,为什么内蒙古中东部在大小寒期间多大风天气?其根本原因是由于内蒙古地理位置和天气特征情况的影响。内蒙古位于我国北部,与蒙古国和俄罗斯接壤,这些地区是冬季寒流的发源地之一。冬季,内蒙古受西伯利亚高压控制,大气运动由高压指向低压,加上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使得内蒙古地区冬季多为西北风。此外,内蒙古的地形以高原为主,地势平坦,这种地形更有助于大风的形成和传播。
春节将至,虽然近几天内蒙古大范围的红温式回暖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然而,2025年春节前的天气格局却注定不平静。根据内蒙古气象台的预测,1月24日之前,全区大部分地区将延续偏暖的晴好天气,日间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大寒之日不少地方甚至让人感受到初春般的温暖。然而,这样的温暖仅仅是短暂的假象,因为西伯利亚冷堆的逐渐回收与北极涡旋的蓄势待发,正在为节前天气埋下伏笔。
随着上游大气波动频繁,一股强大的极涡大槽正在酝酿之中,这股寒潮预计将在中西路冷空气的助推下形成,并可能在切断后释放出更为强劲的冷空气。这波冷空气不可以小看,其强度甚至有可能达到寒潮标准,势必会对我区大部分地区造成剧烈影响。从“暖冬”模式直接切换到“速冻”模式的突变天气,将为春节前的春运高峰带来非常大的挑战。
目前来看,1月24日前后,内蒙古中西部地区可能与冷空气正面相遇,以降温、大雪和大风为主,特别是鄂尔多斯市南部有暴雪;而东部地区受冷空气波及较小,风雪并不明显。这场冷空气过程将打破此前的稳定天气格局,为节前春运的顺利开展带来严峻挑战。高速公路因雨雪封闭、铁路因冰冻延误、航班因风雪取消等问题都可能接踵而至。此外,低温还可能考验电力供应和供暖系统的稳定性。
为何在大寒节气出现如此混乱的天气局势?这一切的根源可以追溯到北极涡旋的变化。北极涡旋是冬季影响内蒙古天气的主要的因素之一。当涡旋完整且强劲时,冷空气被牢牢“锁定”在高纬度地区,温暖的西风带主导我区天气,冬季气温相对偏高。而一旦北极涡旋破裂或移动,其内部的冷空气便会南下,触发一系列极端天气事件。此次寒潮便是北极涡旋破裂后,冷空气大举入侵的典型表现。随着极涡大槽的加深并切断,中西路冷空气迅速由西到东向我区扩展,与中西部上空的暖湿气流产生激烈对抗。这种冷暖空气的剧烈交汇,不仅造成大幅降温,还将带来复杂的降水类型,甚至有可能导致冰冻雨雪灾害的发生。
与此同时,此次冷空气的强度和范围也得到了西伯利亚冷堆的支撑。作为冷空气的重要“储存库”,西伯利亚的冷堆在过去几周积蓄了大量冷能量,为此次寒潮的南下提供了充足的“燃料”。不过必须要格外注意的是,此次寒潮虽然强劲,但也基本耗尽了冷空气的库存。寒潮之后,随着长波暖脊的逐渐建立和稳定,气温将再度进入快速回升阶段。1月28日之后,全区大部分地区或将迎来大范围暖干天气,气温可能全面回归偏高状态。然而,这种快速的冷暖交替也可能带来更多的不确定性,例如短时阵性降水或局地强风等仍需保持警惕。
对于公众来说,及时关注气象预报特别的重要,合理规划返乡行程,避开也许会出现的恶劣天气时段。此外,在雨雪天气出行时,要注意防滑、防冻,确保安全。尤其是在西部的一些地区需加强防寒保暖措施,冷暖转换会非常急促,请及时准备好以免因气温骤降导致健康问题。
1月下旬,我区西部大部和东南部大部地区平均气温为-4~-12度,呼伦贝尔市大部地区平均气温-20~ -24度,其余地区平均气温为-12~-20度(图1)。
1月下旬,我区呼伦贝尔市东南部局地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0~1度,西部偏西南、中部偏西南、东南部偏西和东北部偏东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0~3度,其余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3度以上(图2)。
1月下旬,我区中部偏东南、东部偏西部分地区降水较常年偏多100~400%,其余地区降水较常年偏多400%以上(图4)。
1月24至26日,全区大部有小雪,西部偏东、中部大部、东南部偏西有中到大雪,河套偏南地区局地有暴雪;中西部大部、东部偏南地区3、4级西南风转5、6级短时7、8级西北风;中西部大部、东部偏西和偏北地区气温下降6到8度,西部偏东、中部大部、东北部地区气温下降8到10度,西部偏东部分地区、中部偏东和偏南、东北部偏西地区气温下降10到12度。
1月29至31日,中部偏东、东部大部地区有分散性小雪;东部大部地区4、5级短时6、7级西北风。
中西部大部、东北部偏北地区多云,有小雪,其中,阿拉善盟东南部、巴彦淖尔市中部和东部、乌海市、鄂尔多斯市、包头市、呼和浩特市大部、乌兰察布市西部和北部有中到大雪,鄂尔多斯市南部有暴雪,其余地区晴间多云;西部大部地区3、4级西南风转5、6级短时7、8级西北风;西部大部、东北部偏西地区气温下降4到6度,局地气温下降6度以上。
全区大部地区多云,有小雪,其中,鄂尔多斯市东北部、包头市东南部、呼和浩特市大部、乌兰察布市中部和南部、锡林郭勒盟南部、赤峰市西部有中雪,呼和浩特市南部、乌兰察布市南部、锡林郭勒盟西南部有大雪;中西部大部、东部偏南地区5、6级短时7、8级西北风;中西部大部、东部偏西和偏北地区气温下降6到8度,西部偏东、中部大部、东北部地区气温下降8到10度,中部偏东、东北部偏西地区气温下降10到12度。
意为大寒节气后,母鸡提前感知到气候的变化,春天阳气的回升,开始孵育鸡崽。
征鸟指鹰隼之类的掠食飞鸟,厉疾是厉猛、捷速之意。意即大寒之后,征鸟开始盘旋于空中,一经发现猎物就迅猛地俯冲、扑食,以补充能量抵御寒冷。
在一年的最后五天内,水域中的冰一直冻到水中央,且最结实、最厚,孩童们可以尽情在河上溜冰。而寒至极处,物极必反,坚冰深处春水始生。
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过了大寒又立春,即迎来新一年的节气轮回。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春节,恰在立春前后,大寒一到年味渐浓,期间的一些民俗多了些辞旧迎新的意味。人们开始忙着除旧饰新,腌制腊味年肴,准备年货。所谓“大寒迎年”,就是大寒至农历新年最近一段时间,民间会有一系列活动,归纳起来至少有十大风俗,分别是:“食糯”、“纵饮”、“做牙”、“扫尘”、“糊窗”、“腊味”、“赶婚”、“趁墟”、“洗浴”、“贴年红”等。
“食糯”,就是大寒节气这天,古人流行吃糯米制作的食物。糯米比大米含糖量高,且有补中益气、健脾养胃的功效,食用后全身感觉暖和,利于驱寒。
“纵饮”,指放开宴乐,纵情喝酒。东汉蔡邕《独断》称:“腊者,岁终大祭,纵吏人宴饮也”。
“腊味”,腊味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腊”是一种肉类食物的处理方法,是指把肉类以盐或酱腌渍后,再放于通风处风干。早在《周礼》、《周易》中已有关于“肉甫”和“腊味”的记载。年尾十二月被称为“腊月”,这时的天气云量较少且少雨干燥,西北季候风开始流行,肉类不易变质且蚊虫不多,最适合风干制作腊味。腊月已近年,为过年腊制年肴。
“趁墟”,北方谓赶集。墟市,也叫“墟场”,古时,日中为市,以便贸易。墟市是乡村文化聚合之地。墟市是人们购物的地方——吃的用的,除了自行种植、生产外,只能等墟日在墟市上购买、交换。趁墟是农耕文化的产物。
在大寒时节,我们应安心养性,怡神敛气,保持心情舒畅,心境平和,使体内的气血和顺,不扰乱机体内闭藏的阳气,做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由于天气严寒,上了年纪的人,一般都有肌肉萎缩和动作缓慢的现象,因此,选择宽大松软、穿脱方便的冬装很重要。而在内衣选择上,以吸湿性能好、透气性强、轻盈柔软、便于洗涤、穿着舒适的纯棉针织物为宜。
大寒时节,在起居方面仍要顺应冬季闭藏的特性,为了尽最大可能避免寒风的侵袭,理应做到早睡晚起,劳逸结合,外出时也要依据自己情况添加保暖衣物。如果室内经常开暖气或空调,除了要经常开窗通风外,最好再利用空气加湿器等方法,提高空气中的湿度。
“过完大寒,正好一年。”此时自然界的阳气正处于从冬季的闭藏过渡到春季的升发中,人们的饮食也应顺应这一变化。冬季进补到这时需收尾,为了逐渐适应春季舒畅、升发、条达的季节特点,可适当吃些白菜、油菜、胡萝卜、菜花等味甘的蔬菜。
李嘉诚旗下长和港易将被审查,外交部回应(央视新闻) 【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旗下短视频产品 】
3月25日,佛山街坊张婶一家六口在家里煮了一锅“五指毛桃煲鸡汤”,并且全家一起享用。随后,张婶一家六口被送到医院急诊科治疗时,其中1人已丧失意识、陷入了昏迷,1人严重头晕、脸色发黑,2人洗胃后被立即转入重症监护室抢救。
美国商务部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4 年汽车贸易逆差高达 1200 亿美元,占整体贸易逆差的 22%。特朗普试图复制钢铁行业的 “成功”:2023 年钢铁关税让国内产量提升 15%,尽管消费者为此多付 80 亿美元。
愿平安归家!废墟内突发巨响,现场救援队员紧急撤离,有人不慎摔倒(原创内容)
当地时间3月30日,#欧洲大陆首枚火箭发射失败,仅飞行30秒就“熄火”坠地 #光谱 #挪威安岛航天中心
洛阳00后女孩以给人扫墓为职业 每天跪着擦墓碑:不怕嫁不出去#河南dou知道 #洛阳同城 #清明节
从明天起!自家门口安摄像头或涉侵权,若摄像头能直接拍到邻居人脸及邻居门口人员来往情况,有侵犯其隐私嫌疑。
她任镇党委书记期间,为应付检查,花费财政249.62万打造“经典观摩路线个村“刷白墙”
河南省纪委监委3月31日消息,为扎实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进一步强化警示教育、营造浓厚氛围,河南省纪委监委公开通报6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问题。
3月25日,演员高泰宇发文宣布退圈。高泰宇,原名姚洋,1991年7月12日出生于山东省烟台市莱阳市,中国内地男演员、歌手,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代表作品有《双程》《斗罗大陆》《柒个我》《青春斗》等。
社会信用制度是市场经济基础制度。为健全社会信用体系,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健全社会信用体系的意见》。
据中国海事局网站消息,大连海事局发布航行警告,3月30日16时至4月13日16时,渤海海峡黄海北部部分海域执行军事任务,禁止驶入。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文、编辑小娄2022年12月29日这天,消失在大众视野许久的央视主持人朱军在社交平台上更新了一则内容。
订婚和听起来格格不入,却真发生了!一段男女方的协商录音被曝光,男方父亲长文透露女方态度突变。究竟是诬告还是,其中存在的三大疑点必须要弄清……订婚后女生称被“”2023年1月的时候,男方席某和女方吴某经过婚介所认识了。